您好,欢迎来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服务 > 实用技术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肉牛养殖企业应对策略建议

来源:养牛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0-07-30 14:21:36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人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陆全部省市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预案,各地采取的隔离措施至今呈现逐步升级的趋势,导致养殖企业面临着物资运不进、产品运不出的情况,肉牛养殖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和站长调查结果发现:由于各地方道路运输受阻,导致许多养殖场的饲料供应受到影响(图1,引自国家肉牛牦牛体系)。

  对于养殖业等面临的困难,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紧急通知,强调各省要严格落实“一断三不断”的要求,山东等各省也发布了相应的通知要求,各地相应的补贴(补助)政策也陆续出台,对缓解养殖企业困境的效果正在显现。例如2月6日至今,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动员饲料屠宰等企业立即恢复生产保障畜产品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畜牧业产销对接服务活动的通知”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抗疫期间肉牛养殖场安全生产指导意见”等政策。有些当地防疫站也在积极宣传科普理论,为肉牛出栏检疫等作出提前备战方案,以防止意外发生,维护牛场利益。当前肉牛养殖企业首先应立足于自救,充分考虑到最严重的后果,未雨绸缪做好应对预案。
    一、从严考虑后果的依据
    
1、一级响应预案取消的时间难以预测当前确诊和疑似病例仍大幅增加,疫情控制拐点的到来是10天、半个月、还是更长?疫病防控部门还没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只要拐点一天不到,一级响应预案就难以取消,各地的隔离措施只会越来越严格,现已宣布近似封城的市县在迅速增加,必然会导致原料采购受阻,饲料等物资生产和运输可用之人缺乏,这些都会大幅增加饲草料采购和活牛销售的困难。即使不封路,各村采取的禁止外地人进入的防疫措施也是当前明确要求的规定,合理合规,必须经过村庄无路可绕的肉牛养殖场饲料还是无法运入。而从国家肉牛牦牛体系的调研结果来看,能够支撑超过1个月的养殖场寥寥无几。
    2、较长时间之内牛肉消费量存在大幅下降的风险。从2003年“非典”的经验来看,疫情结束半年后餐饮等消费行业才能逐渐恢复,而目前牛肉家庭外消费比例要高于家庭内消费,这必然会导致即使屠宰场复工复产,活牛的收购数量也会大幅下降,如果再受到进口牛肉增加的冲击,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如果没有国家大量收储,乐观估计肉牛养殖场今年四季度以前也都将面临销售难、价格低的难题。
    二、当前肉牛养殖企业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建议
   
(一)做好人员防护

  当前还没有任何有关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因此,牛场做好正常消毒和防疫措施即可,没有必要额外增加消毒措施,以免增加成本负担。但要严格做好员工的预防工作,大部分肉牛养殖场所用工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对该病的严重性可能认识不足。牛场负责人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督促,尽量实行全员驻场封闭管理,对需要外出或没有条件封闭管理的,要严格按照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检测体温、佩戴防护用品,一旦疏忽发生疑似病例,整个养殖场可能面临强制隔离无人喂牛的境地。

  (二)摸清家底

  一是准确统计养殖场各类精粗饲料(含原料)的库存数量。二是联系原采购渠道确定按最保守估计(最严重情况)能够恢复供货的时间。三是调研牛场周边村庄能够购买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小麦和秸秆以及其它当地主产的大宗饲料原料)的数量。四是牛场牛只的存栏情况。

  (三)适时调整饲喂方案
    
要充分变肉牛养殖周期长的劣势为优势,充分发挥肉牛耐粗饲、抗逆性强、补偿生长能力强的优势,根据全场当前和预测的疫情结束前可获得的饲料资源和牛的存栏情况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喂方案。
    1、加大育肥牛出栏力度如果能销售出去,应首先压缩育肥牛的存栏数量,优先销售膘情好的育肥牛,优先留存能繁母牛和犊牛。如果销售困难,先采取保命的措施,或者是联系开工的屠宰企业代宰,先租冷库冷冻保存,网上销售或待疫情结束后再寻找销售渠道,以减少损失。
    2、精料补充料缺乏,粗饲料充分。对于繁殖母牛和犊牛,应大幅减少精饲料喂量直至零,粗饲料自由采食,特别是储备青贮饲料较多的养殖场,应放弃原来预计全年的供给方案,先考虑度过危机。大量饲喂粗饲料时如果具备条件可按日粮的1-2%添加尿素,注意避免尿素中毒(设置10-14天过渡期,喂后间隔半小时饮水,使用缓释尿素等)。国家肉牛牦牛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全株玉米青贮时,每天仅需补饲1kg左右的干草,妊娠后期补饲1kg精饲料,不影响母牛的繁殖性能和后代的生长。对于育肥牛,按照中等严重程度等比例减少精饲料喂量,参考能繁母牛的方式使用尿素,先保生存,待疫情解除后利用补偿生长高精料饲喂以快速恢复体重。如果精饲料缺乏,但可就近采购到玉米、小麦等大宗原料的养殖场,直接使用玉米等加尿素的方式饲喂。
    3、精料补充料充足,粗饲料缺乏。对于能繁母牛和犊牛,可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量,能繁母牛不宜超过体重的1%,犊牛不宜超过体重的1.5%。粗饲料喂量不能低于体重的0.5%以上。对于育肥牛精饲料喂量可不设限,根据预期的利润成本确定即可,但短期(3个月)要保证粗饲料喂量不低于体重的0.25%,超过3个月要保证不低于0.5%,粗饲料不粉碎,低质粗饲料切断至3-5厘米,优质干草(包括花生秧等)直接饲喂。
    4、精料补充料和粗饲料都缺乏。按照先保生存,次保繁殖,最后保增重的原则确定精粗饲料的喂量。要按照最坏的情况计算每头每天的喂量,要确保疫情最严重发展的情况下疫情结束时牛场仍有剩料。
   (四)适时调整饲养方案
    
1、适当降低日增重,延长育肥时间。为避免短期内活牛和牛肉价格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风险,肉牛育肥养殖企业可以采取减少日粮喂量以适当降低肉牛日增重,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将出栏时间延迟到今年第四季度。期间如果肉牛价格上升,销售渠道恢复,可采取短期高精料(精料比例占到80%以上)强度育肥的方式进行催肥,以做到短期出栏。从当前时间考虑500kg左右的肉牛,每天日增重控制在800g以内为宜。日粮喂量降低后还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进而降低饲喂成本。
    2、部分改人工授精为本交配种。繁殖母牛养殖企业需根据疫情进展考虑人工授精可恢复的时间。如果预计超过2-3个情期内无法恢复,可从本场中选择优秀的种公牛开展临时配种工作,所产犊牛全部用于育肥,不作种用。


万发春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0531-66655088